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108|回复: 0

《咬文嚼字》高考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

[复制链接]

2671

主题

1

回帖

8427

积分

管理员

积分
8427
发表于 2025-1-9 19:19:11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   
《咬文嚼字》高考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
  素材挖掘:
  【素材清单】
  朱光潜先生赋予成语“咬文嚼字”以新义,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,指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,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`关键所在。深刻地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密切性,运用充分的典型事例加以细致解说,使道理深刻,发人深省。
  【写作素材】
  1、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,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。但是在文学,无论阅读或写作,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。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;文字上面有含糊,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,情感还没有凝练,咬文嚼字,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,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。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。
  2、在现代汉语里,-咬文嚼字。并不是一个褒义词,它用来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,多指死抠字眼儿而不注意精神实质。而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却借用这个词语来提倡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”的治学精神。
  3、在《咬文嚼字》一文中,朱光潜先生说:“文学是艰苦的事,只有刻苦自励,推陈翻新,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,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。”这虽然是对语言工作者的谆谆教诲,其实,对从事任何工作的人来说,也都具有指导意义。只有刻苦自励,推陈出新,才能使事业逐渐达到完美。
  4、朱光潜先生认为,郭沫若援例把“你有革命家的风度”改为“你这革命家的风度”,似乎改得并不很妥,还认为韩愈之‘敲“是否优于贾岛之“推”也值得商榷。因为文字的微小改动与调整都影响到思想感情的表达。
  5、《咬文嚼字》中,朱先生具体阐释了联想的意义和用法,并以生动事例给我们的写作点明了途径。他说:“无论是习读或是写作,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。字有直指的意义,有联想的意义。比如说‘烟’,它的直指的意义,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,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,它可联想到燃烧弹、鸦片烟榻、庙里焚香、‘一川烟草’、‘杨柳万条烟’,‘烟光凝而暮山紫’、‘蓝田日暖玉生烟’,……种种境界。”
  6、朱光潜信奉“三此主义”,即此身、此时、此地。“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就得由此身担当起,不推诿给旁人。”“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就得此时做,不拖延到未来。”“此地(我的地位,我的环境)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,就得在此地做,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。”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、着眼现在、脚踏实地的洽学精神的体现。
  7、咬文嚼字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”。对郭沫若,对王若虚,对韩愈,尽管他们都是名人,但朱...

   
内容已隐藏,请关注公众号输入验证码查看

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验证码 

  

本帖支持关注公众号查看

【无套路  无套路  无套路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发送【验证码】收到验证码 在上面输入点击提交查看即可显示隐藏内容】

懒得打字嘛,点击右侧快捷回复 【右侧内容,后台自定义】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