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“吐槽”大师钱钟书的写作素材 【钱钟书人物简介】 钱钟书 ,原名仰先,字哲良,字默存,号槐聚,曾用笔名中书君,中国现代著名作家、文学研究家。曾为《毛泽东选集》英文版翻译小组成员。晚年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,任副院长。书评家夏志清先生认为小说《围城》是“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、最用心经营的小说,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”。钱钟书在文学,国故,比较文学,文化批评等领域的成就,推崇者甚至冠以“钱学”。其夫人杨绛也是著名作家,育有一女钱瑗(1937年—1997年)。2016年5月25日凌晨,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,享年105岁。 【人物故事】 一本无心插柳的《围城》让钱锺书名扬四海,成为几代人的文化偶像。书中除了那个眼睛好看的唐晓芙之外,其他人物尽是被讽刺和调侃的对象,此书被评为“新儒林外史”实至名归。夏志清说该书是“中国近代文学中最有趣、最用心经营的小说,可能是最伟大的一部”。本书是写民国大文人的,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,其中很多人都是钱先生“吐槽”的对象。 “吐槽”不是谩骂,也不是抖机灵,而是某种心领意会的精准调侃。钱锺书学贯中西,大脑跟图书馆的索引似的,想成为他的“吐槽”对象,真要对镜子照照,看看自己够不够资格。 钱锺书原名仰先,字哲良,后改名锺书,字默存,1910年11月21日出生于江苏无锡,父亲钱基博曾是清华大学的教授,家学渊源。钱锺书自幼便是读书的种子,据说“抓周”的时候,他抓了一本书,故而一生“钟书”。少年聪慧,打小恃才傲物,“吐槽帝”的潜质早有征兆,父亲非常担心,为他改字“默存”,意思是让他闭嘴保持沉默。不过,吐槽潜质一如鸦片,怎么能压抑得住,只可发扬光大。 因为伯父没有儿子,按照惯例,钱锺书是要过继给伯父家的。伯父在他三岁多时教他认字,在他六岁时送他入秦氏小学,因为生病,干脆自己来教。上午伯父出去喝茶,给一个铜板让钱锺书去买酥饼吃,给两个铜板让钱锺书去看小人书。伯父去世后,父亲接过抚养责任。虽然家庭条件艰苦,他的学业却越来越精,十八岁考上了无锡辅仁高中。 一次,钱锺书代做枪手,为一大户人家写墓志铭。没想到,父亲极为满意,难得地夸了他。打那以后,由口授到*写,从写信到写文章,钱锺书越干越顺溜。1931年,钱穆的《国学概论》在商务印书馆出版,钱基博作的序,据说这篇序就是由钱锺书代笔的,一个字都没有改。 十九岁的钱锺书报考清华大学,数学只考了十五分,国文得了高分,而英语得了满分。校长罗家伦很诧异,亲自面试了以后决定破格录取。钱锺书起初师从吴宓,吴宓在清华是光芒四射的人物,号称“清华之龙”,位列旗下的是“清华之虎”曹禺、“清华之狗”颜毓蘅,这三人即所谓的“外文系三杰”。 当时,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各大学图书馆中首屈一指。自小“...
内容已隐藏,请关注公众号输入验证码查看
本帖支持关注公众号查看
【无套路 无套路 无套路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发送【验证码】收到验证码 在上面输入点击提交查看即可显示隐藏内容】
|